北京时间7月14日,2025女排世界联赛阿灵顿站,中国队迎战最后一个对手美国。结果,中国女排在大比分0-2落后的情况下,连扳三局上演大逆转。在肯定球队韧劲、拼劲的同时,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,3位副攻全部呈哑火状态,这已经不是配合的问题了,赵勇需要转变思路。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分析:
三位副攻进攻数据惨淡,传球高度成致命短板。
之所以与美国队的比赛打得如此艰难,甚至是前两局被压制,主要是我们的副攻没能打出来。从赛后技术统计来看,王媛媛4分、万梓玥1分、陈厚羽1分,算上失误我们的副攻扣球都是负效率。只有王奥芊11扣5中0失误被拦,2拦,勉强还能说得过去。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副攻扣球效率会如此之差呢?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:传球弧度问题!王媛媛、万梓玥、陈厚羽都是身高超过1米90的高大副攻,她们在扣球高度上有优势的。
然而,我们可以在训练和比赛画面中看到,中国队给副攻的扣球,弧线都是刚刚高出网口,这种低平弧线的球唯一的利好就是下手快,可以打出速度;不过,弊端也很明显:第一,低平弧线几乎没有太大的线路选择。你除了下手快、下手坚决以外,不像远网短平那样有较大的变线空间。第二,容易被对手掐住节奏脆拦。由于没有扣球高度,没有线路选择,一旦被对手抓住起跳节奏,我们副攻的快球很容易被脆拦。
阿灵顿站,中国队打德国、美国对方对于我们的副攻下手节奏判断非常准确,王媛媛、陈厚羽在与德国队的比赛中,都被拦到替补席。赵勇不得不换上万梓玥、王奥芊来搭档副攻,可是这两人上场后,张籽萱给副攻的扣球弧线仍然偏低。王奥芊数据还不错,是她跟张籽萱配合时间最长,勉强进攻还能下球。浪费扣球高度,一味求快打低平球,让我们的3位副攻全部哑火了。
赵勇是副攻出身,中国女排要想打出整体排球,必须解决传球弧线问题。
从分站赛的表现来看,新女排确实有非常大的潜力,赵勇的临场换人和应变也不错。可是我们的副攻越打效率越低,恰恰副攻组是由赵勇来带的,当年赵勇也是打副攻出身。此前,郎平执教中国女排战术策略是:高快结合!我们的网口的高度优势没有浪费,而同时我们打出了比日本队还要快的拉开速度。
可是从巴黎周期蔡斌,再到新周期赵勇,球队主导思想是在提速,提速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:压低传球弧线!高举高打的话,我们的主攻、接应强攻实力不足,只有用速度来掩护来下手得分,这才是最好的办法。可是过于压低传球弧线,身高1米95的王媛媛、1米96的万梓玥都打不出她们的网口高度。除了日本队不能脆拦我们的副攻,德国、美国、多米尼加都能直接封死我们的副攻扣球。
传球高度与速度确实是一对矛盾体,传球又高又慢,无法打出速度;传球弧度低平,速度提上去了,可是也容易被拦,赵勇在弧度与速度的结合上,恐怕还得向郎平学习。既不要浪费我们球员的高度,还要打出副攻的速度,这是接下来中国女排副攻能够发挥威力的关键所在。实际上,现在中国女排的副攻扣球,几乎跟日本队一样,传球刚刚高出网口,日本队没有身高优势,我们的副攻适合打这样低平弧线的球吗?
大家如何看待中国女排副攻,对阵美国队时扣球效率问题?除了与二传的配合仍需要增加默契,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?你赞同以上分析吗?欢迎各位留言、探讨,感谢阅读!
粤友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