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浩回到延安后,刘伯承提议让徐向前接替,但毛主席却摇摇头说:“他还会有更重要的任务。”
抗日战争开始后,红军变成了八路军。那时候,八路军只有三个师。115师是由原来的红一方面军和一部分陕北红军组成的,120师则是由贺老总的红二方面军改编而来,而129师则主要由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人员构成。
129师的情况有些特别,这是为什么呢?
1936年秋天,长征结束,三大红军队伍在会师后,中央军委制定了《十月份作战计划》,决定提前实施宁夏战役。按照计划,红四方面军主力要全部渡过黄河,执行宁夏战役,消灭马鸿逵的地方势力,占领宁夏。
由于张国焘的问题和战局的变化,中央军委的命令多次更改,结果红四方面军没能全部过黄河。到了11月11日,根据中央军委的新命令,过河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部队改名为“西路军”。
虽然西路军拼死战斗,但由于孤军深入,缺乏补给,最终惨遭失败。只有少数人逃过一劫,大多数人都英勇牺牲了。
1937年3月,为了支援西路军,从红四方面军中抽调了一些未过河的部队,包括红四军、红三十一军、红二十八军和红三十二军,组成了援西军。刘伯承担任司令员,张浩是政委,李达是参谋长。后来,当他们行进到一半时,得知西路军已经失败的消息,于是决定在当地驻扎下来,收容失散的西路军成员。
实际上也能看出,后来的八路军129师主要是由援西军发展而来的。
刘伯承和张浩被任命为援西军的司令员和政委,这实际上是肩负重任,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。
那时候,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部队已经过了黄河向西去了,留在黄河东边的部队失去了领导。中央决定派一位能干的将领来指挥这些部队。
刘伯承原本是红军的总参谋长。当红一、红四方面军会师后,刘伯承因为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行为,被降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的校长。一直到1936年10月,刘伯承才又被调任前敌指挥部的参谋长,不久后又担任了红军总参谋长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。
张浩的身份很特别,因为他是从共产国际回来的代表,任务是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和《八一宣言》。
1935年年底,张国焘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中央。毛主席当时认为,张国焘比较听从共产国际的意见,所以特意派遣张浩去劝说。张浩直接给张国焘发了电报:
“共产国际让我来处理一、四方面军的事务,我已经准备好了密码和国际联系的电报。如果有需要发给国际的电报,我可以帮忙转送。”
党中央还派张浩去迎接红二、红四方面军北上。11月3日,张浩在同心城与朱德、张国焘见面,并在红四方面军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了报告。
张浩在红四方面军中很有威望。
因此,当援西军改编成八路军129师后,指挥机构的变化不大,主要还是由刘伯承和张浩负责。原本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,在回到陕北之后,担任了129师的副师长。
很多人觉得,既然徐向前是原来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,那么八路军129师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延续,应该由他来当师长。但实际上,这里面的情况复杂,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的。
徐向前经过长途跋涉,成功渡过了黄河,随后抵达了援西军的司令部。
徐向前一路走回来,真的吃了很多苦。西路军的失利,让他心情很低落。看到刘伯承的那一瞬间,两人都很激动。刘伯承热情地拥抱并安慰了徐向前。
别难过了,你回来就好比是大军凯旋。
刘伯承向中央汇报了关于徐向前的情况后,中央发来了一封电报回复:
向前同志,祝贺你平安归来,希望你在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努力,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。期待你身体康复后早日回到中央。
当时徐向前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,再加上西路军的失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,中央也希望他能多休息,以便更好地观察情况。
毛主席依然非常看重徐向前的能力,后来两人见面时,毛主席还安慰他说:
“只要山还在,就不怕没柴火。你平安回来就好,有鸡就有蛋嘛。”
后来,徐向前担任129师副师长这个职位,其实是中央临时安排的。
1937年2月,中共派遣周恩来、博古、叶剑英到西安,与国民党代表顾祝同、张冲进行会谈,讨论红军改编事宜。周恩来提议将红军改编成四个军,共12个师,并设立总指挥部,配置正副总指挥。这四个军的军长分别是林彪、贺龙、刘伯承和徐向前。
那时候,徐向前还没回来,但是中央在安排人事的时候,已经提前考虑到了让他独自带领一支军队的情况。
由于蒋介石头脑里有自己的打算,八路军的规模一再被压缩。最后,中共中央只好提议将八路军扩充为四个师。这四个师的领导分别是林彪、贺龙、刘伯承和徐向前,其中徐向前将担任第129师的师长。
因为双方在编制问题上一直谈不拢,直到1937年7月,卢沟桥事变发生,全面抗战爆发。那时,蒋介石希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够参加华北抗战,因此同意将八路军改编为三师六旅十二个团,并在师以上设置总指挥部。
直到这个时候,蒋介石还试图减少红军的影响。
1937年8月18日,蒋介石给军委会主任徐永昌发了电报,为红军的主要将领起了代号,提到的代号共有七个。
朱德也叫朱蹭陂;彭德怀也叫彭特立;林彪也叫林育荣;贺龙也叫贺云青;刘伯承也叫刘百诚;萧克也叫萧格;徐向前也叫徐象谦。
虽然这些假名最终没有用上,但也能看出蒋介石对这七个人非常看重。
1938年春天,当时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张浩生病严重,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把他送回延安休养治病。
以前我们提到过张浩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事情,不过很多人可能不清楚,张浩的本名其实是林育英,他是林彪的堂兄(兄弟俩一个当过115师的师长,另一个是129师的政委,这种情况在我军的历史上也很少见)。
张浩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成员。后来,他在东北进行地下工作时,不幸被叛徒出卖,被捕入狱,在狱中遭受了严酷的刑罚。从那以后,他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差。
1937年8月,张浩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时,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。由于劳累过度,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。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,不得不将他调回延安休养。
这样一来,129师的政委位置就空出来了。
政委在我们军队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八路军刚开始改编时,按照国民党方面的意见,取消了政委这个职位。张浩最初被任命为政训处主任。后来,黄克诚在平型关战役后,根据任弼时的指示,去检查了115师的两个团。他发现,取消政委后,部队的政治工作变差了,一些军阀的习气也开始出现。虽然政训处主任也需要做政治工作,但跟和军事主官地位相等的政委相比,效果还是差一些。
中央采纳了黄克诚的意见,不仅恢复了部队政委的职位,还将政训处改成了政治部,这让部队的政治工作变得更加有力。
张浩走了之后,中央在挑选129师政委的人选上也花了一番心思。
据说张海离开后,刘伯承向中央提议自己担任政委。当时,他还提出了两个方案供选择。
一人继续担任师长职务,由副师长徐向前接任政委一职。
二、我亲自担任政委,副师长徐向前接任师长。
可以说,在那个时候,这两个计划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相比其他方案,毛主席更希望刘伯承继续担任军事指挥的职务。刘伯承自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党组织,他的政治工作能力非常强。然而,作为一位著名的川军将领,刘伯承最擅长的还是指挥战斗。
如果让徐向前担任政委一职,凭借他的能力,肯定能胜任,不过毛主席对徐向前的能力非常清楚。
尽管徐向前一直在鄂豫皖地区工作,但毛主席早就听说过他的军事才能。
1929年6月,徐向前被派到鄂东北,担任红31师副师长。当时,鄂豫皖边区有两个主要部队,一个是红十一军,下辖三个师(31师、32师、33师),另一个是转战到广济地区的红十五军。
红十一军改名为红一军后,与红十五军合并,组成了红四军(这是鄂豫皖地区的新红四军)。军长是旷继勋,军政委是徐向前。
当时,由于红军内部存在一些左倾的错误决策,旷继勋失去了红四军军长的职务,转而担任红十三师的师长。直到后来在皖西地区组建了红25军,旷继勋才重新担任军长一职。
后来,接任红四军军长职务的是徐向前。
很快,红四军和红25军合并成了红四方面军,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。
在鄂豫皖和后来的川陕地区,徐向前带领的红四方面军虽然条件艰苦,但实力却不断壮大。作为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,红四方面军在土地革命期间消灭了88万敌人,这个数字是自身人数的十倍。从这支队伍中,先后走出了超过700名将领。
毛主席认为徐向前的军事才能比他在政治工作上的能力更加突出。
更重要的是,从1937年底开始,八路军129师计划进入晋东南、冀豫边和太行山区。这样一来,129师就需要分兵,到时候徐向前可能会单独负责敌后根据地的工作,所以毛主席觉得不能让他担任129师的政委。
这个计划差不多就被放弃了。
当时,中央还考虑了另一位候选人,那就是任弼时,他是八路军的政治部主任。
任弼时的这个职务非常重要。八路军恢复政委制度后,八路军总部一直没有专门的政委,任弼时担任的政治部主任实际上承担了政委的职责。同年10月,中央军委成立了总政治部,任弼时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,因此不需要再单独设立政委了。
由于任弼时的工作非常繁忙,同时129师急需一位政委,所以党中央和毛主席特别安排,让任弼时的助手,也就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,去129师担任政委的职务。
很多文章和电视剧里都说,是刘伯承推荐邓小平担任129师政委的。但实际上,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。
自从抗战开始后,刘伯承几乎没有机会去延安。直到1943年秋天,他才接到上级的通知,跟着彭德怀一起返回延安,参加整风运动和即将举行的七大会议。
因此,邓小平担任129师政委这件事,肯定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。
从结果来看,这显然是最好的决定。
毛主席没有让徐向前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,是因为有其他重要的任务给他。
1938年4月,邓小平担任129师政委不久,徐向前就带着129师和115师的一部分部队进入冀南地区。
在徐向前担任129师副师长的时候,主要参与了几场埋伏战的指挥工作。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,但这样的机会实在有限,无法充分展现他的才能。作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开创者,徐向前不仅擅长扩大军队和建军,而且在敌占区建立根据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。
徐向前刚到冀南时,尽管那里的抗日活动已有一定基础,情况却依然很严峻。日军和伪军控制着各个县城,不断对根据地构成威胁。更重要的是,冀南的平坦地形非常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。
虽然红军擅长游击战,但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形的优势。如果在开阔地带直接对抗强敌,结果可能会非常糟糕。
经过仔细的研究,徐向前想出了在平原地区进行游击战的新方法,他发明了“人山”战术。
据宋任穷回忆,徐向前在冀南地区时说过这样的话:
平原虽然没有山地那么多地形上的便利,但是通过发动群众,把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动到抗日战争上来,创造出平原地的“人山”,那它就是无敌的,是坚不可摧的。自然界不管什么样的山,也没有这样的“人山”好。
那时候冀南地区是片平原,人多地少,乡亲们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。只要稍加动员,他们就能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。
怎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?
徐向前非常擅长做政治工作,他要求党、政、军、群的领导人都要深入到人民中去,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。这些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。
宋任穷后来回忆说:
向前同志提出了如何打造“人山”的具体计划。冀南的同志们都完全同意向前同志的意见,党、政府、军队和群众团体上下一心,共同努力发动群众。大家的抗日热情越来越高涨,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抗日组织和团体,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,军民关系像鱼和水一样亲密无间。打造“人山”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徐向前在冀南工作虽然只有一年多,但成绩非常突出,不仅仅是在军事方面,还包括根据地的党政建设,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1939年6月,徐向前被调到山东,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。
1940年,徐向前回到了延安,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第七次大会。
因为山东的战略地位很重要,毛主席决定再调一些干部去山东。徐向前特意抽空去送行,结果一匹马突然受惊,一脚踢在了徐向前的左腿上,导致他左腿骨折。
由于延安当时的医疗条件不佳,徐向前受伤后在医院躺了半年多,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。
直到1946年11月,徐向前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,他才向中央请求前往前线。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让他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一职。
半年后,刘邓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入大别山,徐向前率领晋冀鲁豫军区剩下的6万多部队,默默无闻地在山西奋斗了一年多,连续打了晋南战役和晋中战役,解放了大半个山西,阎锡山也被他打得毫无招架之力。
在太原战役前,徐向前已经病得很重,身体实在难以支持。于是,他请来了路过的彭老总来代替自己指挥。不过,当时前线的战局已经基本确定,彭老总虽然接替了徐向前指挥,但下达命令时仍然使用的是徐向前的名字。
在撤退的时候,阎锡山也不禁感叹:
山西文人有薄氏,武将有徐向前,若能为我所用,一统天下并非难事,可惜他们都投奔了对手。
粤友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